0755-82790595

设计记录足迹 同步世界精彩


揭秘深圳名校"环境课程化"实践:空间如何成为沉默的教师?

2025
04/18

在STEAM教育与传统文化复兴的双重浪潮下,校园空间正从单一的知识容器进化为滋养创造力的孵化场。作为深耕文化教育空间设计的专业机构,矩合设计始终秉持"环境即课程"的设计哲学,以空间重构推动育人模式创新。我们在深圳这所学校打造的三大特色空间——木工坊、现代美术教室与陶瓷之路文化墙,正是这一理念的立体化呈现。

陶瓷之路文化墙——让历史在触觉中苏醒

该陶瓷文化墙以“China to China”为核心理念,通过展陈设计+互动体验的双重手法,将中国陶瓷文化从历史、工艺、科学三个维度融入校园空间。

墙面采用嵌入式拱形展龛,按历史脉络展示“陶→瓷→釉→彩”的演变历程,并配以AR二维码,学生扫描可观看古法烧制动画。墙面还嵌入触摸屏模拟“虚拟烧窑”,学生可调整温度/釉料配方,实时生成釉色效果。

木工坊教室——让传统技艺重构劳动教育

区别于传统劳技教室的流水线式操作,矩合设计将传统木艺与现代教育空间深度融合,打造兼具技能实训、创意孵化、文化展示三重功能的复合型学习场域。空间通过材质、灯光、功能分区的系统性设计,传递“手作育人”的校园文化内核。

木工坊教室由12组榫卯结构木工台构成矩阵,台面预留标准化夹具孔位,适配从基础凿刻到机械加工的多元课程需求;北墙设置可更换的学生作品展架系统(配轨道射灯),南墙以解构主义手法悬挂巨型木艺装置《年轮》,隐喻传统技艺的传承;入口处设置工具墙(分类挂钩+安全锁柜),末端配备带水槽的材料预处理站,形成闭环动线。

无界创想——现代美术教室

该美术教室以“无界画布”为核心理念,通过去装饰化的极简空间架构,将教学重心从环境干扰转向纯粹的艺术创作本身。白绿主色调与透明家具构成“中性容器”,适配从传统绘画到多媒体艺术的跨媒介教学需求。

教室采用大型、长条形白色工作台居中纵向排列的布局。这种布局极大地促进了小组协作与交流的可能性,同时也为需要大幅画纸或展开多种材料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平面空间。学生可以环绕桌子自由选择位置,教师也能方便地穿行其间进行指导。

将主要的创作区域实现动静分离,“动”区 - 工作台与辅助功能及展示区域“静”区 - 墙边明确分开。靠墙一侧整合了清洗区、储物和作品展示区,流线清晰,避免了湿性作业对主要创作区的干扰。


下一篇:校长必看!90%的学校都不知道如何用一间教室,让传统文化“活”起来?